育儿路上的五种育儿真理
时间:2019-11-13 17:23来源:互联网 作者:佩奇 点击:
有的家长教育孩子是看心情,高兴时孩子犯再大的错也能原谅,不高兴时孩子一点小错也能无限上纲,揪住不放;或者一段时间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一段时间又事无巨细、棍棒相加,弄得孩子不去关注教育的内容,而是小心地揣摩家长的情绪。须知一暴十寒是不可能养成
 
 
家教要求一致连贯
 
一般的家庭通常是:祖辈宽容父母严格,爸爸性急妈妈心软或者爸爸豁达妈妈较真,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于是就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放哨,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更有甚者妈妈重罚过后,爸爸悄悄带孩子去饭店美食以示慰劳。长此以往,孩子产生投机心理,知道要吃找奶奶,要玩找爸爸,要上街找妈妈,教育功效相互抵消。所以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预先协商,达成一致,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相互指责,彼此都要主动维护对方的尊严。
 
还有的家长教育孩子是看心情,高兴时孩子犯再大的错也能原谅,不高兴时孩子一点小错也能无限上纲,揪住不放;或者一段时间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一段时间又事无巨细、棍棒相加,弄得孩子不去关注教育的内容,而是小心地揣摩家长的情绪。须知一暴十寒是不可能养成好的态度习惯的,它需要亲子双方共同的 意志努力。
 
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克制需求
 
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生怕拒绝会挫伤了他们的心灵。其实生活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许多父母善于克制自己的物欲,却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可是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了了,这一点孩子和大人是一样的。更糟糕的是,孩子从中学会的是不劳而获,高消费不是靠 努力与牺牲得来,而是靠抱怨、要挟、强求得来。
 
所以,父母应善于对孩子说不,要他学会克制与承受。一项实验表明,幼年时面对桌上精美的巧克力能克制自己攫取欲望的孩子长大后的成就要远远高于不能克制的孩子。
 
问题是很多父母缺乏临场说不的处理技巧。典型的过程是这样的:上街前说好今天不买东西,但到了街上,面对诱惑,孩子先逗留再明示后撒泼,大人觉得很丢面子就屈服了,当然嘴上还是要恶狠狠地说,下不为例否则就收拾你之类,显然这种空洞的威胁永远都不会兑现。
 
另有一对夫妻是这样处理的:孩子撒泼,夫妻俩一商量,决定由妈妈出面说,你愿意赖在这儿就呆这儿,我们先回去了,说完掉头就走,孩子见势不对,拔腿就追。回去后吃完晚饭,父母郑重地和孩子交谈,让他自己反省今天的行为,并主动作出行为承诺。
 
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有关孩子的决定时,不少家长喜欢包办代替。在吃、穿、用等方面,甚至在关系孩子学什么、选择志愿这些重大事情上家长都不习惯与孩子商量,而是越俎代庖,这种思想是不恰当的。有句俗话说,小时候不把他当作人,将来也成不了人。
 
孩子本来就是在不断学习的,他总要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他会慢慢地越做越好。父母应该给他尝试的机会。通过独立做事,孩子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这也能帮助他建立起自信心。父母不要怕孩子做得不好,只要他付出了努力,不论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认可与赞扬。
 
父母的包办代替剥夺的是孩子生活自理的实践机会。其实像穿脱衣服、洗脚洗脸、学具整理这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干。
 
初期父母要容忍他的不利索不完美,父母从示范到手把手教到只动嘴不动手,逐步放开,只要你坚持一个月两个月,没有培养不出的生活能力。在这些方面,大人要有意识的“懒”些,小孩才可能“能”些,小时候肯放手,长大了才放心。
 
要学会欣赏孩子的闪光点
 
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在街头、角落里,看到或听到这样的话语和场景:父母正对着自己的孩子大声呵斥,毫不留情:“你看你这个孩子,一点都不听话,你看谁谁,他跟你一般大,可人家又听话,又聪明,你什么时候能像人家一样?你怎么就如此不争气呢。”父母的这种教育方法,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 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因此,父母应该这样做:
 
1、教孩子学会反问自己
 
父母要让孩子自省:“我现在各方面表现如何?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跟上个月或上个星期比较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有退步?我该怎么办?我有决心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吗?我是否应该听取父母的意见?是否要征求老师、同学的意见?”
 
2、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一位专家曾做过一次实验:让几十个中国与外国的孩子分别拿测验后的分数回家给各自的父母看,结果中国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绩后,有80%表示不满 意,而外国的父母则有80%表示满意。实际上,外国孩子的成绩还不如中国孩子。中国的父母习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而外国父母则习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孩子和世界。所以,专家建议父母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会孩子去发现别人的长处,真诚赞赏他人。
 
3、承认孩子永远是最好的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的心太过迫切,他们似乎容忍不了孩子的暂时落后与普通的成绩,往往把自己急躁的心情强加在孩子身上,但这样做常常会适得其反。要学会欣赏孩子,生命之间是无法比较的,你应该感觉你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最优秀的。
 
给孩子多一点鼓励
 
孩子遇到问题一味指责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做得最差的,父母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寻找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但家长也不知道怎处理时,可以先安慰孩子的情绪,再去寻求解决的方法,而不是只会责怪孩子。
 
孩子遇到问题一味指责,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最不可取的。简单的责备不但于事无补,甚至事与愿违,加重学生的焦虑情绪。很多时候千万不要只关心孩子的分数,更要关心他们是否爱读书、是否爱提问、是否爱观察、是否会讨论……只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才真正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家长应该以健康的心 态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顺利与挫折,这也会对孩子形成健康的心态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需要的是心理和方法上的具体引导、帮助。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