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尤其是到了三伏天,很多人都懒得出门,在家舒舒服服的吹着空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条命就是空调给的,但是关于“空调病”你又知几何呢?
又到了三伏天,很多人直言命都是空调给的,也确实,在三十甚至四十度的高温下,空调确是凉爽的存在,面对高温,大家向往的惬意生活是: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葛优同款沙发,夕阳西下,我就往上一趴。
然而在空调环境下待久了,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病——空调病。那么什么是空调病?导致空调病的原因又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预防空调病呢?本文就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
一、什么是空调病?
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而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上呼吸道感染、关节酸痛等症状称为空调病。
二、哪些因素导致了空调病?
1. 空气里的废气增加,氧气含量降低,导致头晕头痛乏力,疲惫。
2. 空气太过干燥,导致鼻腔口腔的免疫功能下降,病毒细菌占领高地引发咽喉疼痛,鼻塞。
3. 当空调沉睡了一个冬天和春天,许久没用也没有清洗时,上面布满的上万的螨虫和脏兮兮的粉尘,然后就开始工作时,那么空调病妥妥的逃不掉了。
尤其是对老人,儿童,易过敏人群,和长期呆在办公室缺乏抵抗力危害最大。
三、为了避免空调病,一定要做好以下5点:
1. 做好空气流通
开空调的时间超过2小时,务必要打开窗户进行换气,以防氧气浓度太低,出现缺氧头晕。
2. 保持房间湿度
理想状态就是空调房配备加湿器,湿度保持在50%左右为佳,但是没有条件的我们可以创造条件,可以在房间洒水或者放置一盆水。
3. 及时清洁空调
每年夏天使用空调之前,请专业的师傅清理一次滤网,冷凝水管,排水管也不能被忽略。
4. 调节合适的温度
许多人喜欢盖着棉被吹16度的空调,这样很容易生病,因为人体温度和室内温度相差太大,身体代谢紊乱。
一般建议室内室外温度相差不要超过7度,室内维持在25-28较为舒服,尤其是老人,可以降低血管短时间的收缩和扩张,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5. 选择合适的模式
睡觉不要一整晚开着空调,应该选择定时和睡眠模式,夜间人体温度自身会降低,避免感冒着凉,尤其是睡凉席的人可能会拉肚子。
最后,开空调还要2个压箱底的省电小妙招:
1. 调节温度在26℃左右
空调在制冷时,将制冷温度设置在25℃-28℃之间,26℃是最佳温度,此时人体也感觉最为凉爽,空调温度每低1度(一千瓦时)就会增加大约10%的电量消耗。
2. 不要频繁开关
外出不关空调更节电,空调的压缩机不能频繁启动,一般关闭三分钟之后才能再度开机,否则压缩机启动时产生的500-1000瓦的高额电压会更耗电;如果要外出一小会儿,不妨将空调温度调高一两度,这样则更加省电。
相关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